体银智库 | 打造高质量户外运动目的地,如何借助品牌赛事进一步提升?| 附74个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基地重点业态和赛事活动统计

体银智库编制完成《海南省高质量建设户外运动目的地及相关配套产业项目谋划报告及项目策划书(2024-2030)》,正在编制《户外运动目的地实操及经典案例报告》及部分城市《高质量户外运动目的地》建设方案。如需合作请联系:13910189408(微信同号)

编者按:2025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体育总局《关于建设高质量户外运动目的地的指导意见》的通知(以下简称《指导意见》)。
在《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出了要健全户外运动赛事活动体系,推动打造全国性精品赛事,引导高质量目的地至少培育1项影响力较强的特色品牌赛事。在支持目的地吸引高水平国际赛事落户当地方面,从国际合作、赛事组织和品牌运营等方面进行部署。
目前,国内吉林长白山、浙江莫干山、河北崇礼、四川四姑娘山、海南三亚等地因户外资源优势以及各类户外运动赛事和活动,已经吸引了国内外众多户外运动爱好者聚集,形成了浓厚的户外运动氛围。各地将户外赛事与旅游休闲相结合,以赛事聚人气,以赛事引人流,以赛事促产业融合的效果正在显现。
未来,在建设高质量户外运动目的地的过程中,各地应如何借助赛事进一步实现提升?如何通过赛事挖掘当地户外景观和文化,形成以户外自然资源吸引赛事,并以赛事的品牌化打造促进休闲旅游的融合,为当地带来新的经济增长点,已成为相当关键的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体银智库特别整理归纳了2021年-2023年国家体育总局、文化和旅游部认定评选的74个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基地的重点业态以及引进或原创的赛事活动概览,通过分析各地的赛事引进思路和发展规律,为各地在建设高质量户外运动目的地的过程中选择和打造品牌赛事上提供参考。

一、赛事选择逻辑:强化城市标签、能够带动产业链且运营成本可控
对于有丰富办赛经验和资源的城市的户外运动目的地,在赛事的选择上追求赛事的品牌效应和创新性。注重将赛事与城市发展战略相结合,以此提升城市国际形象,推动城市功能完善和产业升级。
比如北京奥林匹克公园作为“双奥”遗产的核心承载区,在原有赛事的基础上,通过举办街头巡回赛总决赛、FIBA Open 3x3北京三人篮球公开赛、搭建起多样化的年轻化的体育赛事和活动体系。斯巴达系列赛事落地延庆北京世园公园、温榆河公园,也通过品牌赛事将体育植入百姓生活,吸引更多民众参加,实现体育赛事生活化。
天津则引进亚洲沙滩排球巡回赛落地东疆湾沙滩景区,紧扣天津打造“排球之城”的宏观规划,对于扩大天津“排球之城”的国际影响力,并通过赛事的举办促进体育与当地旅游、排球文化的深度融合有重要影响。而张家口则依托冰雪资源优势,充分聚焦顶尖滑雪赛事和越野赛事的影响力,强势吸引着冰雪户外人群的聚集。宁波、青岛等地则充分发挥滨海资源优势,通过引入帆船赛、皮艇球等赛事,在航海运动领域打造城市名片。
浙江湖州、广西桂林等城市依托自身户外资源条件,深度聚焦垂直领域(如山地越野、攀岩等),通过差异化竞争实现效益最大化。比如在浙江湖州市莫干山国际旅游度假区,2025凯乐石莫干山跑山赛已经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跑友报名。今年比赛的赛道在原来的基础上将把莫干山更多特色民宿和景点串联起来,以此带给选手更好的体验。此外,Outopia山野来赛、斯巴达狗巴迪、UTO助力人生首百训练赛等众多体育赛事活动都在莫干山陆续举办,来自法国、西班牙、意大利等50多个国家的运动达人活跃在莫干山,在山地越野领域做深做精。
体银智库创始人安福秀认为,从各地的赛事项目选择看,各地基本按照城市的资源条件,目标用户人群和可持续性发展去筛选赛事,优先选择能够强化城市标签、带动产业链、促进消费的赛事。还有一部分城市因地制宜,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优势,在赛事品类上深度聚焦垂直领域,吸引核心运动人群的积极参与并互动,通过专业的赛事服务和良好的用户体验不断吸引着更多用户前往当地参赛体验,形成“垂直圈层参赛+圈外休闲体验”的引流能力。
二、马拉松、骑行成为普适项目,需结合当地文化特色打造差异化标签
从74个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基地开展的赛事看,马拉松、骑行等项目成为一大批示范基地的主要项目。事实上,未来在打造高质量户外运动目的地的过程中,通过马拉松、“半马”、骑行等目前市场上相对成熟的赛事品类,因地制宜利用好户外资源,将赛事融入户外景观,通过赛事挖掘户外特色景观和文化,形成以“户外美景引赛、以赛促游”的发展模式,不失为一些地区带来新的市场关注和经济增长点的有效途径。
此外,在这些大众参与度高的运动项目上,积极推动当地文体旅商展的联动,将户外赛事与旅游节、购物节等重大节庆活动深度联动,使赛事尽可能转化为文旅消费,形成以赛事为核心的产业交流与合作平台,以此提升户外产业带来的行业集聚效应,也是另外的重要路径。
体银智库认为,对于更多中小城市的户外运动目的地,在没有过多资金和资源支持的条件下,因地制宜选择马拉松、“半马”、骑行等普适的赛事项目,只要将赛事发展与提升城市能级、核心竞争力和城市软实力紧密衔接,通过优化赛事服务和品质、提升赛事体验,以科学的赛事监管做好赛事保障,完善管理服务,并做好产业融合释放综合效益,仍然可以为当地聚拢人气,促进消费。
只是在实践中要以突出当地特色为导向,充分发掘当地特色资源,避免同质化发展,并结合当地资源优势打造出差异化标签,从而形成品牌影响力。
三、户外赛事发展格局:单项顶级赛事引领、深耕垂直领域赛事
总得看来,各地引进的户外赛事发展格局逐渐清晰,呈现以下特征:一方面是以单项顶级赛事为引领,推动商业赛事与国际顶尖IP赛事共同发展,这成为有丰富办赛经验有资金资源实力的城市的主要布局思路;另一方面,因地制宜深耕垂直领域赛事,构建和完善与当地户外资源相契合的体育赛事体系,重在用户体验和参与感,成为一些中小城市选择户外赛事的主要思路。
实际上,在政府部门、办赛主体、社会组织等多方努力下,户外赛事的数量质量逐步提高,赛事组织运营成熟度同步提高,一批自主品牌赛事的市场影响力显著增强,赛事综合效益开始显现。户外赛事对提升当地的城市品牌形象,完善基础设施以及提升城市治理水平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也应该看到,虽然户外赛事供给进一步丰富,但仍缺乏特质的品牌赛事。而在打造高质量户外运动目的地的过程中,自主品牌赛事不可或缺。体银智库观察到,各地经过近些年的实践,逐步形成并确立了户外赛事的框架和层级。有的地区依托户外景观培育赛事,有的地方聚焦某个垂类领域孵化单项赛事,有的城市则结合当地文化特色主打“嘉年华”赛事,都在自主品牌赛事的开发上积极探索。
户外赛事也从过去数量偏少、主要依靠引进国际品牌赛事,到目前赛事数量、质量均显著提高,培育出一批体现地域内涵与特质的品牌赛事。这一趋势的背后是各地不断提升的体育产业发展思维,以此延续体育服务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的新要求。
体银智库认为,在实践中,各地应该积极发挥市场在户外赛事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突出市场主体地位,同时强化政府规划引导、政策扶持、监管服务等作用。在各地体育赛事管理办法的基础上,应该有更详细的户外赛事品牌、评估、扶持等更细化垂直的方案落地,以建立起适应国内户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户外体育赛事管理创新体系。
最终,高质量户外运动目的地将充分展现户外运动产业促进城市生产、生活和生态的融合能力,显现出新的市场综合效应,成为民众幸福生活的源泉。
体银智库编制完成《海南省高质量建设户外运动目的地及相关配套产业项目谋划报告及项目策划书(2024-2030)》,正在编制《户外运动目的地实操及经典案例报告》及部分城市《高质量户外运动目的地》建设方案。如需合作请联系:13910189408(微信同号)
——END——
推荐阅读
🔽🔽🔽
编制 | 建设高质量户外运动目的地方案 |(附《关于建设高质量户外运动目的地的指导意见》全文)
最新|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体育总局《关于建设高质量户外运动目的地的指导意见》
政策|最高200万元支持举办有影响力的体育活动......《北京城市副中心促进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细则》(修订版)发布

联系我们

